转自:中国市场监管报
本报讯 (记者 李 翔)“当时学生特别着急,说需要两瓶啤酒拿来做实验 。”面对这样的请求 ,商家该不该卖?
近日,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,称某商户向未成年人售卖酒水。执法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展开调查。
调查发现 ,一名初中生以现金交易的方式购买了两瓶啤酒,由超市员工通过学校围栏递给学生完成交易 。“一开始我犹豫过,说不能卖给他 ,但他说是做实验用。我看他那么着急,以为是真的就给他拿了两瓶。 ”涉事超市员工坦言,“我现在特别后悔 ,不该听理由,不能卖就是不能卖 。”据了解,课间休息时段常有学生会隔着学校围栏购买零食或饮料。
青少年正处于身体成长的黄金时期,酒精摄入会严重损害脑细胞发育 ,导致记忆力下降、注意力分散等不可逆损伤。“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规定,商家应当在售酒区域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的标志 。如果对方未成年,无论是何种理由 ,哪怕是酒精饮料都不可售卖。如果有疑似未成年人来买酒,商家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进行核实。”执法人员介绍说。近来 ,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已对当事人涉嫌向未成年人售酒的行为立案调查 。
针对部分超市设置自助结账机的情形 ,执法人员指出,对于设置自助结账或自助取酒的商家,应当配备人员进行监督 ,有些便利店的自助结账机有广播提示,任何人扫描了酒品条码,店内就会自动触发播报提醒 ,以防商家在忙碌时有所遗漏。
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,关乎国家未来,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屏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呼吁,经营者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,拒绝向未成年人售酒;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消费观,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生活习惯,自觉抵制不良诱惑;学校应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,培养健康的社交理念 。